印城步行者队又赢下一场令人匪夷所思的比赛。
比赛进入最后两分钟,双方战成平手,步行者队进攻未果,对手抢下篮板发动快攻,形成前场多打少的绝佳机会,对方主力后卫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,竟然上演“离谱三不沾”,球直接飞出底线,转过头来,步行者队一名整个赛季场均只有4.3分的替补球员,在三分线外两步毫不犹豫地出手,球应声入网,这一幕,不过是本赛季步行者队比赛的一个缩影。
“这真的有点邪乎,”长期跟随NBA的资深记者鲍仁君在社交媒体上感叹道,“步行者队总有人站出来,而对手总有人短路。”
本赛季至今,印第安纳步行者队已经多次上演类似戏码,数据显示,在分差5分以内的比赛中,步行者取得了联盟最高的胜率,达到72.3%,更令人惊讶的是,在这些胶着比赛中,对手在最后两分钟的关键投篮命中率骤降至31.2%,而步行者队却保持在48.7%。
“你无法用常理解释这种现象,”主教练里克·卡莱尔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“我们的球员相信彼此,无论谁在场上,都做好了准备,至于对手为什么总在关键时刻失误,我想这可能是一种心理压力。”
这种“心理压力”确实有据可循。 sports psychologist Dr. Evelyn Matthews分析道:“当一支球队建立了‘关键时刻总能赢’的名声后,对手在相似情境下会产生自我怀疑,这种焦虑会影响肌肉记忆和决策能力。”
步行者队的深度阵容是他们能够屡次创造奇迹的基础,本赛季至今,队内已有11名球员在不同比赛中命中过关键球(比赛最后1分钟内扳平或反超比分的投篮)。
最令人惊讶的是,这些关键先生并不总是球队核心,例如上周对阵尼克斯的比赛,替补控卫TJ·麦康奈尔在最后时刻完成致命抢断并上篮得分;而对阵雄鹿的比赛中,二年级生本·马图林在加时赛独得10分,包括两记高难度三分。
“我们不在乎谁成为英雄,”全明星后卫泰瑞斯·哈利伯顿说,“每天晚上都可能是不一样的家伙挺身而出,这种不可预测性让我们难以被防守。”

球队更衣室文化可能是这种集体爆发的原因之一,多位球员透露,队内经常举行投篮比赛,赌注可能是小小的100美元,也可能是比赛日必须佩戴的滑稽领带,这种竞争氛围让每位球员都习惯了压力下的投篮。
步行者对手们在关键时刻的失常表现成为另一个难解之谜。
在上周对阵凯尔特人的比赛中,联盟顶级射手杰森·塔图姆在最后时刻获得两次罚球机会,却罕见地两罚全失;此前对阵76人,乔尔·恩比德在篮下获得绝佳空位机会,却选择传球导致失误。
“对阵步行者时,球框好像变小了,”一位东部球队的助理教练匿名表示,“我们的球员在训练中命中率很高,但一到对阵他们的比赛,特别是在比分接近时,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。”
有些分析师认为这可能与步行者队的防守策略有关,他们并不以防守效率见长,平均防守评级仅排联盟中游,但数据显示他们在最后两分钟的防守效率却跃升至联盟前三。
“他们擅长在最后时刻制造心理干扰,”一位战术分析师指出,“比如突然改变防守策略,从人盯人变成区域联防,或者对持球人实施意想不到的双人包夹,这种变化虽然简单,但在体力下降、精神紧张的最后时刻格外有效。”
步行者队的神奇表现并非完全没有先例,NBA历史上曾有多支球队拥有类似的“神秘特质”,如20世纪90年代末的纽约尼克斯和2000年代初的萨克拉门托国王队。
球队名宿雷吉·米勒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笑称:“这可能是一种传承,你知道,我们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时刻,现在这支球队正在创造自己的传奇。”
篮球终究是一项科学运动,运气成分能持续多久仍是未知数,随着赛季深入,各队肯定会更加重视对步行者队的研究,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战术布置上。
“这种现象不会永远持续,”卡莱尔教练谨慎地表示,“我们必须继续提高自己,而不是依赖对手犯错。”
步行者队接下来的赛程将面对多支顶级强队,这将是对他们“神奇定律”的真正考验,如果他们能够继续保持这种特质,不仅将在季后赛中成为令人畏惧的“黑马”,更可能改写人们对篮球比赛中“心理因素”的理解。
无论是因为概率学的偶然,还是某种尚未被完全解读的篮球科学,印第安纳步行者队本赛季的表现已经成为了NBA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一,在篮球世界里,技术统计可以预测很多结果,但永远无法完全衡量人类精神的神秘力量。

当每个人都在等待步行者队的“好运”耗尽时,他们却继续着自己的神奇表演,一次又一次地证明:在这个舞台上,信念也许是最被低估的战术。